畜禽养殖企业(场、户)工作人员在沼气池、固液分离池、 储液池、厌氧池、暴氧池、发酵床、化尸池、刮粪槽、沼液车、 青储饲料池(窖)、饲料加工车间等有限空间开展作业时,应严 格执行以下规定。
一、作业审批及备案阶段
(一)制定作业方案。在作业前养殖企业(场、户)应对 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 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作业方案。
(二)明确人员职责。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定作业 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并明确其安全职责。根据 实际情况,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为同一人。
(三)作业审批及备案。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 度,作业前由养殖企业(场、户)负责人对作业方案、人员、 设备等方面进行审批,并签字确认,同时将审批后的作业方案 报属地镇(街道)和当地村委会备案监管,由村委会落实人员 现场负责。未经审批和备案不得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二、作业前准备阶段
(一)安全交底。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 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 - 20 - 险、作业安全要求及应急处置措施等,并履行签字确认手续。 (二)设备检查。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 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 现问题应立即修复和更换,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 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三)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设置围栏,封闭作业区 域,并在进出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占道作业的,应设置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夜间作业的,应设 置警示灯,地面人员应穿着可视警示服。
(四)打开进出口。作业人员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 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 防爆措施。
(五)安全隔离。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施 设备、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 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 意外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六)清除置换。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 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七)气体检测。作业前应对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 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垂直方向的 检测由上至下,至少进行上、中、下三点检测;水平方向的检 测由近至远,至少进行进出口端点和远端两点检测。应根据有 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 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当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 复杂,作业单位不具备检测能力时,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 的单位进行检测。气体检测结果应如实记录。气体浓度检测合 格方可作业。
(八)强制通风。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 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通风时,应输送清洁空气,严 禁使用纯氧。单开口的有限空间,通风设备出风口应置于作业 区底部进行送风,多开口的有限空间,应采用送、排风相结合 的通风方式,确保有效通风。通风后,应对有限空间内气体再 次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可作业;检测不合格,还应继 续进行强制通风,直到检测结果合格为止。
(九)人员防护。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在进入前还 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防 护设备,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呼吸防护 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讲机等。
三、作业实施阶段
(一)安全作业。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 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 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正确使 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并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信 息沟通。
(二)实时监测与持续通风。作业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 况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一种是监 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 监护检测;另一种是作业人员自行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个体检测。除实时监测外,作业过程中还应持续 进行通风。在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防水、防腐,以及焊接等 动火作业时,应持续进行机械通风。
(三)作业监护。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监护人员应对有 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一方面,跟踪作业人 员的作业过程,与其保持信息沟通,发现异常时发出撤离警报, 并协助作业人员安全撤离;另一方面,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 区域。
(四)异常情况撤离有限空间。作业期间,作业人员应保 持高度警觉,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 品失效、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监护人员或作业现场负责人下 达撤离命令,以及其他可能危及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应 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切忌犹疑不决。 四、作业结束阶段 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全部设备和工具带离 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 留后,关闭进出口。解除本次作业前采取的隔离、封闭措施, 恢复现场环境后安全撤离作业现场。
![]() |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同仁路199号4楼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九点至晚6点
Copyright©2022-2023 四川省建培训职业能力人才测评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5859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