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相关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以及《工 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要求,结合特种 设备风险特征,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有限空间定义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 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 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二、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主要范围
(一)锅炉。炉膛、炉胆、汽包(锅筒)、烟道等内部空间。
(二)压力容器。地面上固定式压力容器(氧气储罐、氮气 储罐、氩气储罐、液氯储罐、液氨储罐、氢气储罐、天然气球罐 等)罐体内部空间;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地下储气井内部空间, 空分塔内部空间;移动式压力容器铁路罐车、汽车罐车、罐式集 装箱等罐体内部空间。
(三)压力管道。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工业管道内部 空间;埋地长输油气管道、公用管道开挖进行检验维修坑道、阀 井等低洼有限空间。
三、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点
(一)严格作业审批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 作为特种作业进行管理,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现场 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及其安全职责,方案至少包括作业 环境评估、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等,有限 空间作业方案应经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审核,并经主要负责 人批准。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严格执行作业票审批制度,并经 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现场项目负责人批准方可实施作业。
(二)规范现场作业程序
1.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严格执行审核程序,结合特种设备检 修维护和检验检测计划安排,针对性开展风险辨识,建立台账, 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 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监督作业人员严格按照方案进行作 业准备,并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2.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 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如作业中断超过 30 分钟,作业 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重新通风、重新检测;
3. 作业人员应配备能够有效防护现场有毒有害物质的呼吸 器、防毒面罩,并佩戴必要的通讯设备、安全绳索等应急装备和 器材,作业人员与外部应有可靠的通讯联络设备,监护人员应始 终在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4. 现场应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 示标志和警示说明,作业中断后,应采取可靠安全防护措施,严 防无关人员误入发生意外事故;
5. 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对现场进行全面清理、 恢复,并撤出全部作业仪器装备和作业人员,对盛装易燃易爆介 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在投用前应进行置换;
6. 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警 而不是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做好自身防护, 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三)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生产经营单位要加强特种设 备有限空间作业中窒息、燃爆、中毒事故警示教育,普及有限空 间作业安全常识和科学施救知识。开展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危 险有害因素识别,安全操作规程和防范措施掌握,检测仪器、劳 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等培训。
(四)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涉及特种设备有限空间作业单位 要根据作业需要,配备气体浓度检测、通风、应急照明、通讯报 警、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呼吸器具等安全设备设施,并定 期检查保养。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按要求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尤 其是开展现场救援时,必须使用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检测,施救 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坚决杜绝盲目施救。
![]() |
地址:成都市新都区同仁路199号4楼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早九点至晚6点
Copyright©2022-2023 四川省建培训职业能力人才测评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22015859号-1
|